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互联网的开路先锋 纪念万维网诞生25周年
  • 2014-3-26 17:16:4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当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轻敲输入WWW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它所代表的World Wide Web(万维网)刚刚走过25周年的日子。从1989年诞生到2014年,万维网已演绎了25年光阴的故事。正是她的出现,使得地球上的普通网民徜徉于互联网成为可能。新浪的新闻,好莱坞的八卦,还有白宫的政治声明,都变得触手可及。


  当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轻敲输入WWW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它所代表的World Wide Web(万维网)刚刚走过25周年的日子。从1989年诞生到2014年,万维网已演绎了25年光阴的故事。正是她的出现,使得地球上的普通网民徜徉于互联网成为可能。新浪的新闻,好莱坞的八卦,还有白宫的政治声明,都变得触手可及。

1969年
APRANET诞生,无法忘却的传奇



早期不断“扩张”的APRANET网络


  谈到万维网,不能不提APRANET,这一为冷战而准备的产物,在1958年由美国总统艾森尔豪威尔向国会正式提出,原名为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亦称ARPA,旨在通过建立计算机安全通讯系统,防苏联于未然。
1962年,麻省理式学院心理声学教授J.C.R.Licklider接手研究工作,并迅速集聚一批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些人都成为了日后研制阿帕网的中坚力量。1965年,作为Licklider学生的麦瑞尔首先提出了将两台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设想。他和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联手,通过一个只有24000bps的调制解调器,将麻省理工学院林肯的TX-2计算机和加利福尼亚州SDC系统发展公司的Q-32计算机机连接到一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两台不同电脑之间的远距离联网。
罗伯茨再接再励,用不到一年时间,提出了APRANET的构想,罗伯茨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阿帕网之父”。ARPANET最早的实验是从主机和接口信号处理器IMP开始的,因此,人们常说阿帕网的实现是从一个节点开始的。这一节点是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的,接下来,又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学院和斯坦福研究院加入进来,而犹他学院则是通过斯坦福研究院和其他节点连接的。选择这样4个节点,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类型主机联网的兼容性。由4个节点构成的ARPANET成功连接,让历史铭记了这一刻:1969年10月29日22:30。ARPANET的诞生,也构成了因特网的雏形。

1984年
OSI七层协议,让网络互联成为可能 



网络管理员熟悉的OSI七层网络协议


  不过,这一切还处于实验室产品。1972年的到来,注定在互联网的历史中留下印记。这一年ICCC(国际电脑通信大会)正式召开,会上,罗伯茨向世界公开展示了神奇的ARPANET,使得世界互联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祈愿。但随着应用的日渐广泛,ARPANET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
IMP(接口信号处理机)虽然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但如何进行主机之间的通信依然是个问题,把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电脑和网络连在一起仍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很多人都在研究怎样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让在不同网络里面的计算机可以自由地沟通,对网络协议的需求由此应运而生(原理类似发明一种世界语,让全球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

  1984年,在国际化标准组织的主持下,日后很多专业人员熟悉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内部连接)七层网络协议的模型被提出,成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该“开放系统”是相对于之前只能同种计算机系统互联而言,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系统相互通信。之后,以OSI模型为参照,开发了一个庞大的OSI基本标准集,各国之间的网络建设也逐步向OSI靠拢,于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网络即将诞生。

本文出自2014-03-24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1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